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无问西东》催泪 王力宏的原型是笕桥之鹰沈崇诲

发布时间:2018-01-17 09:18:0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马黎 通讯员 王平

王力宏原型沈崇诲

  浙江在线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王平)这几天,很多人去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这四字出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电影试图通过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来诠释清华精神。

  看过后,很多人被其中的历史和细节打动,引发一波回忆和考证。

  比如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赚取了观众最多的眼泪——他投笔从戎,参加空军,在一次与敌军的实战中,他驾驶战机冲向了一艘日军军舰,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但很多年轻观众可能不知道,当年的中央航空学校的所在地就在杭州笕桥,而沈光耀的原型,就是沈崇诲,笕桥航校的三期生,也是飞行教官。以及,作为中国空军的摇篮,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曾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

  王力宏的原型

  曾是笕桥航校学员、教官

  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因“八一四”空战的首战告捷,以及在抗战中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最有名的当然是高志航等‘四大金刚’,除此之外,就是陈怀民、沈崇诲、阎海文被说到的最多了。”作家孙昌建对记者说。

  四大金刚,指的是高志航与战友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高志航等人共同参加了81年前杭州笕桥上空那场著名的“八一四”空战,而就在那场战斗后的第5天,8月19日,沈崇诲撞舰牺牲。

  关于沈崇诲的资料和老照片,目前能找到的并不多。孙昌建在《中国的空军》杂志第12期上,看到过一张沈崇诲的照片,上面印着:与敌同归于尽的空军勇士,沈崇诲遗像。

  穿着制服的他,很帅,面容沉静。

  他是1911年生人,父亲曾是民国政府司法院的大法官沈家彝。1928年,沈崇诲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他还是运动健将,曾是校足球队和棒球队队员,有一张照片上的他,球袜球鞋,个子很高,双手背在身后,嘴角微扬。这样看起来,王力宏的气质还是比较符合原型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崇诲领导各大学学生组织义勇军。1932年7月毕业后,到绥远工作。同年12月,投考笕桥航校第三期,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

  孙昌建从高建法的抗战纪念馆里找到了航校三期生的纪念册,上面有沈崇诲写的文章,文笔很好。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里,孙昌建找到了沈崇诲的墓碑,墓碑上这样写:沈崇诲,中尉飞行员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九队分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二十七岁,追赠上尉。

  曾有报道说,沈崇诲也参与了“八一四”空战,孙昌建说,其实有两个“八一四”。

  一个是著名的杭州笕桥上空的首捷。

  那天,黑云密布,下午3时30分左右,中日首次大空战在杭州笕桥上空展开,中国空军一举击败了第一次大举来袭的日机。

  而另一次“八一四”,是在上海吴淞口,中国空军主动有备地轰炸日本军舰,但当时情报泄露,无功而返。孙昌建说,沈崇诲应该是参加了上海的这场战斗。

  8月19日晨,沈崇诲再次奉命轰炸敌舰,但他的飞机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回基地。此时,他发现了更多敌军目标,于是他加足油门冲向了日本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样的一场牺牲,描述文字却不过一百来字。那一刻,27岁的沈崇诲在想什么,在空中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一击,我们已然无从得知,无从感受。但我想,那句刻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校门口的标语,最后的那个感叹号,当时必定冲上了这个热血年轻人的心头——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鹰从这里起飞

  笕桥精神里的视死如归

  沈崇诲的家国情怀,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在杭州笕桥还有一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它就位于杭州笕桥机场西北面鸡笼山上,名“枕戈兵室”。

  枕戈兵室是一间木屋,门楣高悬一块题有“枕戈兵室”的牌匾,其意是“枕戈饮血,杀敌报国”。此处共葬有几十位航空烈士,如高志航、沈崇诲、阎海文等,其实大多数都是衣冠冢。时至今日,英雄冢“枕戈兵室”存留完好。

  综合杭州笕桥醒村爱国馆、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资料显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有4321位空军将士壮烈牺牲。

  而根据《中央航空学校通讯录》、《中央航空学校同学录》、《中央航空学校同学会会员通讯录》等档案资料,这几年,孙昌建曾对笕桥中央航校1-5期的杭州籍学员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登记在册的1723名学员中,浙江籍的有137名,其中杭州籍的又有24名,这里面包括了丁炎、陈嘉尚、黄正裕等一期学员。

  笕桥航校一期生,后来大多做了航校的教官,是中国空军最重要的中坚力量,也可以说是先驱。而距离1937年7月7日开战不到半年时间,中国损失了100名第一代飞行员。

  今年春节即将出版的孙昌建的非虚构作品《鹰从笕桥起飞》中,他通过实地考证,档案收集,以及对笕桥后人的采访、搜集,讲述了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

  丁炎,家住杭州皮市巷3号。孙昌建曾查到丁炎发表在《中国的空军》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最后说,他们第一期的学员在他写回忆文章时(约1939年)已经牺牲了三分之一,“谨向死难的同学致最敬礼,并希望后死的同学们加倍努力。”

  “这大概,诠释了什么是笕桥精神中的视死如归、我死国生。”孙昌建说,笕桥航校师生的后代,这几十年陆陆续续从世界各地来到杭州,来到笕桥,他们想通过寻找父辈的足迹,来证明血脉中一种不屈的基因,一种源自杭州的血脉。正如当年的空军军歌《西子姑娘》中所唱的那样:“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

标签:电影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