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7年磨一剑 多年陪跑诺奖的村上能凭《刺杀骑士团长》拿奖吗?

发布时间:2018-03-13 10:05:42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黄慧仙

  浙江在线3月13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黄慧仙)“入口盖是八十厘米见方的端端正正的四方形。我从贮藏室拿来铝制梯凳,一只手拿着手电筒推开入口盖,战战兢兢从那里伸出脖子四下打量。”随着这个通往阁楼的入口被主人公“我”发现并进入,《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便由此逐渐展开……

  “日语‘洞’这个词,和弗洛伊德的‘本我’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代表着内心深处、潜意识,主人公进入其中,有面对潜意识中的假设性自我的意味。”3月12日,村上春树新书《刺杀骑士团长》的译者林少华,在晓风书屋中国丝绸博物馆店和读者们分享了村上的新作。

  此书是村上春树时隔7年推出的新作,也是林少华翻译的第42本村上春树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3月8日正式上架开售。据说正式发售没两天,首印的35万套就已几乎售罄。

  如果前面“潜意识”、“假设性自我”等等论断,还没有把诸君绕晕的话,那么接下来不妨就让小编带着大家,随林少华一起来聊聊《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顺便也来聊聊书的作者村上春树本人吧。

  这本书到底怎么样?

  “在村上看来,这世间有比尊严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与悲悯。他这几剑真正想刺杀的,应当是体制之恶、暴力之恶、邪教之恶……”林少华说。

  如此听来,这样的主题无疑是宏大而深邃的,要读懂它,仅看过故事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年近70岁的村上春树推出这样一部作品,让小编忍不住联想到日本导演黑泽明曾在80岁左右时拍摄的影片《梦》。

  《梦》这部影片由八段梦境组成,展现的是对于现代社会的种种反思与批判。记得当初看这部影片,还是在学校的一堂选修课上。近2个小时的时长,云里雾里般地看完了它。

  片子基调或不算阴郁,看完却莫名有种沉重感。或许这也是日本文学作品常常给人的感觉。

  若要说此番《刺杀骑士团长》与《梦》的相同之处,不正经说来,一是创作者年纪都很大;二是两个作品都极长,上下两部、55万余字的小说和2个小时的片长应该差不多是一个吨位的。

  那么,正经来说又当如何呢?这便是主题内容上的事了。两位创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皆包含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思,主题虽不一样,但表现风格却多少有些相似感。“可能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容易萌生这样的大主题探讨吧。”初拿到书时,小编忍不住这么想道。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读者来说,最实惠的想法还是希望听见关于这本书孰优孰劣的评价吧。

  不瞒诸君,小编听到的评价有些两极化。“听说特别好看,我朋友说一读进去就放不下来,整个周末都在看。”“讲的故事奇奇怪怪的,读起来有些艰涩。”对于小说的可读性,英国作家毛姆向来是举双手推崇的。但凭经验来说,可读性仍不能作为评判所有作品的标准。

  要说特别长又特别好读的小说,像《基督山伯爵》《飘》应该都算是;而特别长又需慢读的,意识流小说当之无愧可以纳入其中。但你要说《基督山伯爵》《飘》一定优于《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那恐怕谁也不敢下如此定论。

  当然,至于此书具体内容到底如何,还是得各位看官自己亲自去读一读方能有所体会。

  与村上春树的两面之缘:文如其人,偶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很多人关注这本书,还是因为其中提到的南京大屠杀片段。而关于侵华战争,据说村上春树的父亲当年就是参与的一员。

  与村上春树的第一次会面,林少华便没有放过这个问题。

  “‘听说,您父亲在二战时期曾到过中国?’第一次见面,我冒昧地问了他这个问题。”林少华说,村上对此的回答是:父亲当时确实到过中国,但只是在武汉当地的一家邮局工作,没有开过枪。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极少提到自己的家人。在现实生活中,村上与自己的父亲来往并不多,他自己也没有养育孩子。“他认为,有了孩子,家庭就成了一个组织,而有组织就意味着限制,他是一个最不喜欢被限制的人。”林少华说。

  虽说译作数本,但林少华与村上春树的会面,实际上只有两次。

  “很多人会问我,你和村上春树的关系是不是很铁?是不是像哥们儿一样?”林少华说,与村上见面,就是在村上的事务所,两人隔着张餐桌聊了1个小时。“文如其人,他说话的调调、用词都和他书中的主人公特别像。”

  林少华说,村上的偶像其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村上春树自己认为在以往的作品里,《1Q84》是最接近《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这次的《刺杀骑士团长》则可以看作是村上对《卡拉马佐夫兄弟》发出的第三次冲击。”

  关于诺奖:这本书让村上离诺奖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林少华和日本媒体之间还曾有过一段颇有意思的小插曲。

  “在莫言获奖前夕,有日本媒体‘颇有心机’地问我,你是希望莫言获奖还是希望村上获奖呀?”这对于林少华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这次的新书一上来,诺奖的问题重又围了上来。

  “日本的评论认为村上这次肯定没戏。”林少华笑着说,原因有三,一是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便是日裔,今天再将此奖颁给出生于同一地域的作家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史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其二是,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厚重感;其三便是村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往往有违于诺奖评委们的伦理感。

  在林少华看来,村上在诺奖评审中还有一个劣势。这便是其作品英译本的问题。

  林少华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看重诗意、诗化,但村上作品的英译本往往没有传达出他原有的审美韵律。“这次他能不能获奖,可能就要看接下来这部作品的英译本翻得怎么样了。”林少华玩笑道。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翻译就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妥协不好,两败俱伤,妥协得好,相得益彰。”林少华说。


标签:作品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