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了 为什么我们还要向广东学习?
涌金君这几天又去了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东无疑成了一个“朝圣地”。当好改革排头兵这样的标语在广州随处可见,深圳前海,每天来参观的人不计其数,去年年底,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开馆,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的好去处。
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深化改革。南粤这片土地,改革的激情一直在燃烧,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们向广东学什么?
广东有了新使命
四十年来,诸多重要改革均发轫于广东。作为改革排头兵,亦是中国改革之胆。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需以更大的胆魄,破釜沉舟。
如何继续扛起改革大旗?广东省委改革办的一位同志告诉涌金君:改革开放作为广东发展的“关键一招”没有变,但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变了。进入新时代,广东推进改革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深化改革,中央立足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搭建改革的“四梁八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必须把遵循顶层设计与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一方面,广东确保改革方向正确,确保改革于法有据,规矩不能破,红线不能碰。另一方面,在中央顶层设计下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广东结合实际推进改革,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敢为天下先。广东发展的一大优势,是对于市场的尊重,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从深圳特区初创的追求效率,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到今天,广东仍然有很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90年代,国企与集体企业改革的突破,就发生在广东惠州与佛山。广东,也是社会治理改革较早开始的地方。
深圳南山区蛇口工业区,矗立着一块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
作为中国的家电之都、快消之都、家具之都、日化之都,在广东创立的美的、格力、华为、腾讯、TCL、创维等企业,均经过市场化的彻底洗礼,这些民营企业是最尊重市场、最富有契约精神的企业,在广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广东人,亦极富改革精神。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洗礼,广东人深刻理解改革,在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市场经济意识、公民契约意识、现代文明素养、眼界与视野等方面,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深圳,中国移民之城,融合传统与现代,使得广东改革有来自民间的强大推动力。
特区的光荣与梦想
1979年4月,广东出现了三个出口特区——深圳、珠海、汕头,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经济特区,逐步成为中国的明星城市。
作为第一个特区,深圳一直发挥着改革“试验田”的作用。随着特区经验不断推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直到全面开放,特区不特。但是,今天深圳在经济转型中,仍然走在前头,并成为创新之城。
深圳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在改革、开放、创新方面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如今浓缩在了“特区中的特区”——前海。
前海,是全国唯一的深港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交叉地带,有人说,每次来前海,都能感到这个地方的“热气腾腾”。
“前海就是要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再试出一条新路”。前海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涌金君,前海有三大使命,一要跟国家的深化改革挂钩,二要突出深港合作,三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
在前海工作了2年的香港人林恒一,从今年开始,不用再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了。3月20日,前海自贸区推出了在前海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的新政策,这意味着在我国实施了12年的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许可制度,在前海实现了突破。
在体制机制“软环境”探索方面,目前前海已形成131项“全国首创或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如前海港货中心,是前海首家真正的“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的购物中心,像港货中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样的深港合作模式创新,为推动深港两地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经验、新模式。
前海约有1/3的土地面积向港企提供,除港货中心外,目前还有汇丰、恒生、东亚、嘉里、港铁、金银业贸易场等超过三千家港企落户,在前海的港籍人士已近2000人。
为什么愿意跑到前海来?一家港资科技企业告诉涌金君:第一配套能力强。带着成果来,模具、材料、配件都是半个小时路程里面全可以解决。第二是经济环境好。第三就是创新文化。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都可以得到谅解,叫做“创新友好城市”。
一位港籍人士说,虽然定位是深港合作,但前海不需要变成“小香港”。前海在高新技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方面有很大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相关金融服务,这是香港缺的,两地有很多合作空间。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