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团圆”成潮,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一些人来说,过年不一定在出生的故乡,而在工作大城市。今年,许多人选择了“反向团圆”——父母从老家到孩子们所在的大城市过年。
一桌期待了一整年的年夜饭,是父母雷打不动的嘘寒问暖,是伴着跨年钟声举杯欢庆的团圆,下班后就是一场团圆。
资料图:拥挤的售票厅入口。姚露 摄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团圆
临近春节,在广州创业不久的刘力凡接到一个新项目。顺利的话,做完这单能和对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决定春节留在广州加班。
“打电话告诉爸妈今年不回家过年的时候,他们只说让注意身体,叮嘱好好吃饭,瞬间就鼻头一酸。”刘力凡思前想后跟父母商量,决定让二老从山西来广州过年。
儿子不在身边的春节是没有年味的,有家人的地方才是过年的地方。
2018年12月,重庆妹子张奕遇上了职场动荡,公司的清退通知说来就来,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张奕就“下岗”了。这是毕业两年来,她待过的第三家公司。
“去北京吧,机会多!找一家大公司稳定点,踏实地干几年。”张奕听取朋友的建议,一路向北在首都一家大型企业安顿下来。彼时,离春节还有25天。
“反向团圆”不是张奕自己提出来的,是父母的建议。“他们没来过北京,刚好春节有假,可以过来旅游,顺便看看我工作、生活的地方。”
中国旅行社协会等发布报告指出,春节举家出游过年已成民众旅游消费的一个主流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南京、苏州、杭州等地都是旅游过年的热门城市。过去两年,外省到北京过年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去年达到1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6%。
资料图:正在准备上车的旅客。张学鹏 摄
往年,重庆的老张家整个家族四家人,都会在除夕这天一起吃年夜饭,今年老张一家来北京旅游,家族年夜饭成了重庆人最怕的“三缺一”。
张奕表示,虽然不在老家过年少了点团圆的味道,不过我家本来不是很在意这些,往年在家过年也就是吃团年饭、走亲戚。时间不会束缚亲情,联系和关心不一定非得过年才有,平时也可以。
“反向团圆”成潮
“反向团圆”流行背后,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与春运返乡火车票紧张、回乡机票太贵密切相关。数据显示,除夕前一周,飞往哈尔滨、成都、西安、郑州等热门目的地,多数热门时段航班已恢复全价。
与之相比,“反向团圆”航线机票价格堪称“白菜价”,最低1.2折起,且票源非常充足。比如,除夕前一周,哈尔滨飞北京机票低至1.3折,最低价仅为180元,比高铁票便宜约126元;重庆飞深圳机票最低价为190元,相当于打1.2折,比高铁票便宜629元。
携程数据显示,从用户预订数据来看,飞往上述城市的机票订单中,儿童旅客占比同比增加39%,50岁以上旅客占比同比增加42%。其中,“四老一小”订单显著增长,不少人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己身边过年。
资料图:北京西站正在候车的旅客。姚露 摄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反向团圆”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成都、重庆、哈尔滨、西安、长春、郑州、长沙、贵阳、合肥、武汉则是十大热门出发地。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都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
“反向团圆”的目的地集中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外来人口聚集地,这些一迎返乡潮就变“空城”的城市,随着“反向团圆”潮的兴起,在春节有了新的过年氛围。
资料图:正在车站外候车的旅客。姚露 摄
不一样的春节
除了能节省开支,“反向团圆”让许多人可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感受不一样的春节。
“记住班车的车牌号,手机放在书包里,下车上厕所带着爷爷走……”挂了电话,刘世杰还是有点不放心。2月1日早上11点,儿子和父亲乘坐汽车启程从老家湖南怀化到厦门过年,出行前他特地电话叮嘱儿子。
2019年是刘世杰夫妇在厦门打工的第7个年头,往年都是到了时间挤火车回老家,今年夫妻俩商量干脆把父亲和儿子接到厦门来过年。
“今年儿子上了寄宿高中,家里就老人家一个不放心,就准备让他过来在这里住下了,方便照顾。”从怀化到厦门不堵车16个小时的路程,车上睡一觉就到家门口了。
对刘世杰而言,除了考虑返乡成本问题,这一趟“反向团圆”是为未来和父亲更长久的相聚。在沿海外来人口聚集的地区,像刘世杰家这样的家庭很多。
一些工厂为了吸引工人留厂,还会给出高价加班费,刘世杰今年就揽下了厂里宿舍区门卫的工作,每天200元,“值10天就是2000块,家人过来还能用这钱给置办些不错的年货!”
对于在“反向团圆”战线上迁徙的“候鸟”们,刘世杰的父亲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在孩子的劝说下踏上了南下的班车。
刘世杰也很为难:“父亲的那几个老哥老弟都在老家,平日里就指着和他们玩,现在我们连这点乐趣都给他剥夺了。”但父亲明年就67岁了,一个人在家总是让人牵挂,只能用陪伴来弥补一下。
你今年春节是怎么过年的呢?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