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报道 正文

买书如山倒 你去年消费的书单跟上大数据没

发布时间:2017-04-21 16:13:3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祝梅

  浙江在线4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一本书呢?近日,挖财根据记账数据做了有关分析,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6年,用户人均读书消费480元,较2015年上涨24%。

  数据上涨貌似是个乐观的消息,但买了书就会读吗?挖财又进一步做了个关于用户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53.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一年读书数量不足5本,更有16%的用户连一本书也没有看完。另外,半数用户表示,一周阅读时间在4个小时以下,换算到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

  疯狂买书vs"抽丝"阅读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世界虽然变化快,这句话却依然在应验。

  网友"林小二"就是一个热衷买书的人,她认为买书本身促进了她阅读的积极性:"如果看到有兴趣的书不立刻买下来,可能就没有机会再读了。不用强求每本都看完啦,买书本身就促进了我阅读的积极性!我以买10本读完3本的概率读书,自然是买越多读越多的。"

  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则坦诚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困惑:"今年就买了两本,没翻过,放办公室里垫显示器了,也算派上用场了吧。去年买了一整套注会考试用书,也没开封,和以前买的书一起捆成了一捆,垫上了一个椅子垫,当凳子使了,在外租房,实在没地儿放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人读书的渠道已经发生变化,手机电子书app、kindle的出现,使得更多年轻人选择了阅读电子书。挖财的用户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在被调查者中,7成人表示自己有阅读电子书的习惯,而对电子书依赖程度最多的,多是90后。

  

  90后的阅读并不落后

  相较于70、80后,90后在读书上的消费金额垫底,人均图书消费仅183元。但近三年以来,90后买书的人数增长率远超“前辈”们,而他们的阅读时间也丝毫不输于80、90后。

  同时,90后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群体。在调查中,19%的90后表示自己一年都阅读不完一本书,这个占比是在各年龄层占比最高的;另一方面,一年阅读量大于10本书的90后人群占比也高达19%。

  分析人士认为,90后购书金额较少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随着电子书的兴起,价格低廉和获取速度这两个优点得到了新潮的90后的青睐;另一方面,图书已经不是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形式了,更多元的获取知识的形式层出不穷,也分散了90后在书本上的注意力。

  阅读的两级分化或成为未来读书的一个发展方向:爱读书的人越读越多,不爱读书的人却一年读不完一本书。这近似于一种“马太效应”,而互联网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种效应,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有人在追求快速、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上越走越远;也有人在深度阅读的领域挖掘得越来越深。

  励志、成功类书籍最受关注

  买书买得多,总会抽几本看看,那么大家最关注什么题材?调查结果显示,在诸多品类中,用户对励志、成功类图书最为关注,52%的受访人群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间购买过相关类别的图书。

  这份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的用户在童书、养生图书上的购买热情不及其他城市。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数据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家对于下一代成长和自身未来健康状况倾注的注意力。在生活节奏较慢、生活压力较小的二、三线城市,人们对下一代和对健康等长远问题倾注的注意力更多一些;而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人们对教辅类、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更感兴趣,更注重如何高效地提升自我。

  不同省市对图书品类的偏爱也各有不同。挖财数据显示,上海是买书读书量最高的城市,73%的上海人一年买书10本以上,74%的上海人一周读书5小时以上。广东人对励志类图书的需求最大,64%的调查者在去年购买了励志类图书。半数江苏人去年购买过童书;北京对教辅类图书的需求最大;而咱们浙江人,则对人文社科类图书情有独钟。

标签:阅读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