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文化传承 通道走出了旅游扶贫致富新道路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晶晶)7月26日,“旅游扶贫·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活动来到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的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区。这里,绿水青山,风光旖旎,民族文化古朴浓郁,红色文化绵长厚重。近年来,随着通道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国字号”招牌凸显 全域布局 打响旅游扶贫攻坚战
近年来,通道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打好“国字号”招牌,依托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万佛山•侗寨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九龙潭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国家申遗侗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国字号”招牌,重点推介和发展丛林探险、自驾露营、民俗体验、水上休闲、耕作采摘、文化演艺等旅游新产品,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旅游红利。据通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迪文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39.1%、46.9%。逐步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
通道皇都侗文化村的落日与晚霞
侗乡织锦 织就了文化传承 也织出了脱贫致富好路子
侗锦是侗家姑娘祖辈相传的独特女红。在侗族地区,至今仍广为流传着一首赞赏诗:苎幅参文秀,花技织均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然而过去,姑娘们织好的侗锦多为家庭日常生活所用,这项传统民族技艺也因此藏于群山。如今,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下,现在的侗锦创新使用材质,融入多样的现代设计元素,通过品牌文化的传播,不仅帮助了侗乡人脱贫致富,也使得侗锦的传承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侗乡织锦织出了脱贫致富好路子
在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的侗家小楼内,侗锦项目合作者之一郭寅曼女士为记者介绍起帮扶织娘一针一线织“锦”路的“新通道”项目。据介绍,项目团队在皇都周边的衡岭村、枫香村和牙屯堡镇建立了侗锦生产基地,购买织机提供给织娘,派设计师常年驻扎在基地,指导织娘生产侗锦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游客。侗乡织锦带领侗乡人织出了脱贫致富好路子。
锦项目合作者之一郭寅曼女士介绍“新通道”项目
64岁的侗乡老人欧婄余一家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团队入村之后,欧婄余接受团队设计师的培训和指导,织出手帕、毛巾等各种侗锦产品,卖给游客,一年收入近万元。2015年,家里成功脱贫。在皇都,像欧婄余一样通过侗锦来脱贫致富的织娘还有不少。为发展侗锦产业,通道县成立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与织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两个公司销售产品,皇都侗文化村织女年收入可达到3万-5万元。
通道转兵 红色文化延续 铸就红色旅游的关键一站
来到通道,不得不提一段尘封多年、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通道转兵。据了解,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湖南通道,曾召开紧急会议,临时决定转兵贵州,史称“通道转兵”。此次转兵,对于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通道转兵,中国转运”,这是如今通道县的宣传标语。今天,这个中国革命的转运福地,已成为“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这条全国红色旅游黄金线上的关键一站,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下,红色激情将在通道延续,红色文化也将在岁月的积淀下更加绵长厚重。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