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台州 正文

人才+产业 台州百年古村重现“盆满人旺”

发布时间:2019-07-18 11:24:41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何泠瑶

  浙江在线7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泠瑶)乌岩头村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的西北角,始建于清代中叶, 保留着110间的清代古建筑群,村内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的“高龄”。石墙黛瓦、青径木欂,在静谧的山林里诉说着它们古老的历史。

  而在十年前,乌岩头村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房屋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搬出大山,全村一度仅剩下20多位老人居住,成为不折不扣的“空心村”。宁溪镇党委副书记陈鸣瑞认为,导致村子人去房空,既有山高路远的地域劣势,也有环保不到位、缺少产业的动能不足,

  “从2014年‘三改一拆’开始,村子就慢慢‘活过来了’。尤其这两年,人气旺了很多。”陈鸣瑞说。

  从“空心村”到人气胜地,“三改一拆”究竟给这个古老村庄带来什么变化?

  引入人才 首个乡村振兴学院

  想要改变乡村的面貌,没有人怎么行?“我们把培养人才放到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位置,借助与同济大学的合作,设立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注入活力。”陈鸣瑞说。

  2018年2月,同济大学与黄岩携手共建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贵庆担任该学院执行院长。

  乡村振兴学院南校区一隅 见习记者 何泠瑶 摄

  乡村振兴学院的南校区就设立在乌岩头村,作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杨贵庆和同济师生团队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从科学规划乡村入手,抢救“复活”了这个古村落。

  在杨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村庄拆除了一大破败的房屋,撤掉了肮脏的猪圈,把黄泥路变青石板,把一大批古建筑的重新修缮,加固结构,在阴暗潮湿的室内装上地暖和空调,外立面却沿用了珍贵的石墙和黑瓦,保留了房屋古朴的外观。“现在,绝大多数老房子都赋予了新功能,原先的居住、加工、养殖功能转型成了展厅、书吧、工作室和客栈。”陈鸣瑞介绍道。

  整治后的乌岩头村,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学院现场教学的重要基地,为村庄集聚了不少人气。乌岩头的南校区和位于沙滩村的北校区,在2018年一共接待全国26批1635名培训学员、各地考察团116批次2135人;今年以来,该学院共接待16批855人参加培训。

  改建后的古建筑内部 台州市改拆办供图

   带动产业 首家民宿成网红

  “原来这里连年轻人都很少,更谈不上有什么游客。”陈元彬是土生土长的乌岩头村人,外出打工十余年,2012年回到村里时,他正好赶上三改一拆的春风吹进村。“村庄的样貌变了不少。以前周边老房子倒了很多,粪坑遍地都是,现在房屋很整齐,道路都整治得很干净,绿化也多了。”

  眼看乡村一天天变美,陈元彬很快嗅到了商机。把自家屋子翻修之后,他白手起家做起了老板,在乌岩头村开起了第一家民宿。起初,游人很少,民宿的生意也。 “民宿一定要有旅游作为基础,”陈元彬说“光靠我一家民宿是带不动的,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2014年,黄岩区委、区政府与同济大学合作,打造以“民国印象、艺术村落、慢生活区”为主题的旅游基地。

  短短几年时间,陈元彬见证了一个个的旅游项目落地,一间间民宿开门迎客。“现在好多村里人都有回来的打算,在外漂泊多年,还是想回自己的家乡做点事,开个民宿、餐馆,还有人想搞些文创项目哩。”

  如今,乌岩头古村落已经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陈元彬的民宿开了近三年,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接待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访古。“做民宿是靠口碑的,现在我已经积累了一批老客户,上个月有个济南游客,在网上看到我家民宿,慕名前来,在乌岩头村住了一礼拜,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

  “乡村越来越美,人气自然越来越旺,”陈鸣瑞感慨道,“三改一拆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我们要形成全套的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产业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标签:乡村;振兴;古建筑;学院;黄岩区编辑:詹娇媚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