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长三角新格局更需金融“同城化”
交通银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 曹燕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银行金融业从业者角度来看,这既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对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虽然工作地点主要在上海,但已经切身感受到工作的跨度、服务的半径已经走出上海,覆盖长三角。
交行作为总部设在上海、设在长三角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第一时间成立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领导小组,并从区域内七家省直分行选派人员,集中办公,组建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这一协调总、分行及子公司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已经呈现出同城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服务的新特点。
长三角三省一市内,交行有七家省直分行,传统方式下各家分行业务基本独立运行,分行间业务协作机制不健全,日常沟通不畅,加之各分行业务发展不平衡致使业务联动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区域内经济活跃度很高,跨省跨地市投资现象较为普遍,客观上要求银行加强沟通实现业务联动。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下,我们办公室也应运而生。
为加强区域内联动,我们在区域内各分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明确了联系人、联系单等业务对接机制和限时办结制度;在区域内探讨客户管理模式,开展区域内集团客户一体化试点,通过创新专项授权、预授信等方式,尽可能将区域内的业务在区域内各分行间落地并办结,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普惠业务方面提炼上海市分行普惠业务的先进经验,在区域内推广小微关联企业授信申报和审批模式,对区域内关联小微企业统一规则,统一流程,推行“同城化”运作;同时在交行系统内长三角区域各家分行异地转账手续费实行“同城化”待遇,减免异地转账费用。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区域内产业链核心客户与上下游企业协作、异地抵质押业务协作、异地见证开户协作等机制的建立,更有效地对接和响应区域金融需求。下阶段我们还会进一步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营销组织、审批路径、业务模式等体制机制做出优化,持续构建“同城化”金融服务,以适应新的经济地理格局。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合力,首先我们加强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联动。区域内各家分行主动对接当地政府融入长三角的规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支持长三角区域城市升级、旧城改造、乡村振兴、铁路和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交通建设、5G、基础电信及互联网设施建设等城乡融合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为更好地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重大规划,充分发挥交行“综合化”的优势,前期我们联动交银国际成立交银科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联动交银国信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更新基金、一体化发展基金等项目,开展目标客户推荐、联合营销、投贷联动,取得初步成效。
为便利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我们通过自贸区账户体系和联动海外分行,服务上海医药全球并购行动;宁波分行与胡志明市分行共同推出跨境“薪智汇”方案,集海外代发工资、批量快汇、境内统一结汇入账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业内首创。
我们还通过推动普惠与政务的联动,支持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基于大数据分析,我们开展了用户画像和智慧风控,以社保卡电子化通用化、医保异地结算等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并联的“大场景”为抓手,拓展并丰富长三角应用场景。
在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探索中,我认为创新服务机制是一个关键。
比如金融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化”的优势,推进服务一体化。交行总部设在上海,可以更好地结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突出总分行经营一体化,集团协同服务,有效推动区域城市升级、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规划项目的落地,高效地推进新片区产业发展建设。
金融行业也可以发挥“综合化”优势,促进服务便利化。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牌照经营优势,全面对接新片区产业规划布局和投资贸易自由化创新制度体系,致力成为新片区表内表外、股权债权、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
“国际化”也是长三角金融行业的一大优势。我们可以配合新片区“6+2”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制度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自贸区产品体系,进一步发挥区内外、离在岸、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特点,全力做好与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相配套的服务支撑。
发挥“科技化”优势,长三角也可以打造成为金融服务数字化的高地。随着客户对移动化、场景化和人性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新趋势,用好大数据资源,提升服务、产品、渠道的整合融合能力,打造“金融+科技+场景”的服务模式,做强金融生态圈,有效改善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