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 杭州高速上新增10个免费“防疲劳停车区”
杭州高速交警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防疲劳驾驶休息点。 杭州高速交警 供图
浙江在线7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于军)7月8日凌晨1时,张师傅驾驶的鲁M牌照半挂大货车刚刚从杭州绕城高速转入杭新景高速主线,车载定位系统突然传来一阵警报声——“杭州高速交警提醒,为了您的安全,困了累了请到前方富阳出口防疲劳停车区休息,有服务保安全零收费。”
今天,浙江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杭州支队率先全国在杭州各大高速推出“防疲劳驾驶”智能服务。这波“大招”究竟能为驾驶员们带来怎样的“安全感”?
亡人事故中疲劳驾驶占六成
在夏季后半夜,一种危险长期潜伏在高速公路上,那就是“疲劳驾驶”。
“低速行驶、违法停车和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上的‘三大地雷’。其中,‘疲劳驾驶’因难以发现和预防,一直久治难愈。”浙江高速交警杭州支队副支队长叶晓伟介绍说,交警部门梳理每年夏季的处警情况,发现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大多涉及货车,且集中在夜间。
采访中,他还给出一组数据:18时至次日6时,是亡人事故的高发时间段,占亡人事故总量60%左右,其中发生在后半夜(22时至次日5时)的尤为集中,占亡人事故总量的40%以上,而亡人事故中涉及疲劳驾驶的占总量60%以上。
同时,省内高速公路某些路段服务区与服务区之间距离远,加之服务区场地有限,夜间停车能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导致主线违法停车现象激增,紧急停车带、进出口加减速车道随意停车现象时有发生,给交通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从杭宁高速青山服务区到杭新景高速桐庐服务区距离长达130公里,有的驾驶员长途驾驶“想停无处停”后,无奈只能硬撑着继续上路行驶,由此引发涉及疲劳驾驶的交通事故多发易发。
怎么才能避免“疲劳驾驶”这一安全隐患呢?
“在高速公路上,夜间开车困了累了,只有睡觉才是最好的防疲劳驾驶办法。”叶晓伟给出答案。
杭州高速交警制图
免费防疲劳停车区设施齐全
今天上午,许多行驶在杭州高速路段的驾驶员都能在路边看到一块崭新的提示牌,上面标注着“防疲劳停车区”,并注明了开放时间为当天夜间22时至次日6时。
让驾驶员困了累了有地可停、有觉可睡,杭州高速交警化整为零,选取了杭徽高速老余杭、临安,杭金衢高速临浦、萧山东,杭新景高速富阳、龙门古镇、乾潭、场口、千岛湖方向袁富以及杭长高速安吉等10个收费站外广场做为“防疲劳停车区”,供驾驶员停车休息。
走进“防疲劳停车区”,里面陈设可谓“五脏俱全”。不仅有清凉解暑用品、饮用水等,还有移动卫生间、垃圾桶等卫生设施,驾驶员一进门就能收到工作人发放的安全行车宣传卡。
此外,为了保障驾驶员休息期间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停车区还启用了科技监控设备,并专门安排民警和保安进行巡逻安,而这些服务全是免费的。
这么好的休息点,会不会因为来的人太多而占不到地方?高速交警表示完全不需要担心。
“目前设置的停车区,单个容纳量从10多人到40多人不等。一旦接近饱和,工作人员会根据应急预案,实施2小时清场换停工作,也就是说,前面进来休息的驾驶员在满2小时后便可重新出发,替换后方驾驶员进场休息。”叶晓伟说,这么做,能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服务更多有需要的驾驶员。
根据《全省高速公路货车计重收费费率试行方案》,货车实行计重收费,不再收取车次费。因此,驾驶员下高速进入“防疲劳停车区”进行休整后再上高速,将不会再增加任何通行费。
防疲劳停车区开放时间为当天22时至次日6时。 杭州高速交警 供图
大数据提醒何时何处好休息
“防疲劳停车区”设好了,如何能够引导驾驶员进来休息呢?据叶晓伟介绍,除了在高速公路进入“防疲劳停车区”前方的2公里、1公里、500米处分别设置引导标志牌和利用路面电子情报板告知外,杭州高速交警还推出科技提醒新手段――电子围栏。
来自山东的张师傅成为这项“黑科技”的首位体验者。
他告诉记者,自己到今天凌晨1时左右,已连续开了近4小时的夜车,真的有些累。“当时距离最近的桐庐服务区还有些路,我就想再撑一会儿。没想到,定位系统响了三次警报提醒,瞌睡已经赶跑了一大半,还告诉我可以到富阳收费站的‘停车区’先休息。我觉得这个警报和语音提醒太及时、太贴心了,开了这么些年车第一次知道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很厉害!”
早上4时许,精神饱满的张师傅驶离“防疲劳停车区”,向着目的地整装再出发。
记者获悉,这套“电子围栏”技术主要利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大数据,对夜间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入辖区并途经“防疲劳停车区”三处引导点的所有12吨以上货车和大中型客车发送语音提醒,引导驾驶员将车子驶入“防疲劳停车区”休息,从而实现了点对点精准提醒干预,有效高速夜间缓解疲劳驾驶的危险率。
杭州高速交警表示,今后,高速交警部门还将优化升级“电子围栏”技术,逐步增设“防疲劳停车区”,为更多出行者保驾护航。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