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内心”病了,何处可医?
常常感到不开心、对所有活动兴趣明显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如果你有以上症状,请暂停手中的忙碌,关爱一下自己。因为,你的“内心”可能生病了。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一个呼吁人类关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们不妨和自己的内心来一次对话——你,还好吗?
失眠、焦虑、自我否定?你可能是病了
理解“精神卫生”的概念,要先看一组据令人揪心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结果显示,排除痴呆后,中国六大类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患病率达9.3%。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层面,对于相关症状和病患不仅忽视,甚至还带有歧视。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精神障碍患病总人数过亿。其中,重精神病患者近1600万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总数的1%。
“近20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变化不大。但像焦虑症、抑郁症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却显著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曾对媒体表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患上轻症心理疾病?专家分析,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到医院就诊,使这类疾病也更易被发现。
特别是今年,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涉及数万人的线上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凸显,约三成受访民众出现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症状。
就患病群体来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类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曾介绍,青少年时期,在身体、自我意识和人格迅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面临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女性拥有更细腻的情感,烦恼相对更多;老人年随着身体器官老化,各种疾病陆续出现,也更容易发生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所以,需要提高对上述三类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社会对心理疾病接纳程度逐渐提高
人的心理健康对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着直接影响。
当前,精神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民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面态度也有所下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对媒体表示,社会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高了,甚至有些青少年也会主动寻求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
这一变化通过上海市的调查数据也可见一斑。
2019年上海公布的第四次公众精神卫生知晓度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民众精神卫生基本知识稳步增加,已提高到76.7%,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也开始有了变化,持负面态度的比例降到了39%。同时,人们对焦虑症的正确识别率有所提高。
不过,改变态度和行为远比获得知识要难。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并未因相关知识的增加和意识的提高而有所改善,认为相关疾病患者“可怜”“危险”的偏见依然存在。
“心理疾病和高血压等一样,是可防可控的,不必过分担忧。”陆林说,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早期精神疾病患者可治愈。
专家提醒,要学会排解压力,适当体育锻炼,有规律作息和睡眠,一些轻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来解决。但如果明显影响生活和休息,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疗。
破解误区:“游戏障碍”也是一种病
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在逐渐增加,但对疾病种类、病因等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游戏障碍”其实也是一种病。2019年,“游戏障碍”被世界卫生大会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成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在中国,“游戏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但很多父母却对此认识不足,用打骂等方式来干预。
“惩戒、打骂不仅不能治疗游戏障碍,反而会给患者造成更严重伤害。”陆林说,像“游戏障碍”等很多心理疾病,其发病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素质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仅靠医疗是不够的,必须全社会共同行动,将预防关口提前。
此外,在致病原因方面,人们也存在一定误解。
上海市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案例中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是患者“工作压力大”或“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很少比例的人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类存在着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的病。
“内心”病了,该向谁求助?
身体病了,可以打针吃药;“内心”病了,如何治疗?
“心理援助热线是一个可行、方便、及时且能保护隐私的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保障社会公众心理健康的技术。”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曾对媒体表示。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置心理援助热线约53个,覆盖全国51个城市。2018年,全国打进心理援助热线的求助电话60多万人次。
除了心理援助热线,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教育系统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平台、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都可以提供帮助。
此外,在宏观层面,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在提升。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22和2030年,要使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今年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发布了《探索防治抑郁症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呼吁整个社会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疾病筛查、评估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预。方案还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当你陷入抑郁或焦虑情绪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现在很痛苦,但治疗一下就会好。”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