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障激发活力 院所合作更加紧密 浙江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展会上的阿里云ET人机互动引人关注。 本报记者 魏志阳 孙潇娜 摄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通讯员 王力)一张网,搭建起网上技术市场;一张创新券,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一个示范区,激发全省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强省,我省始终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工程”。
自2016年11月科技部批复我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来,全省砥砺奋进,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近日,全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我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2016年我省技术交易总额达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今年1月到7月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85.4%。
激活力
制度保障更完善
我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首次在地方立法中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奖励制度,切实激发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今年3月,我省出资20亿元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重点投资信息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现代农业、新药创制等新兴产业领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撑。
此外,在政策扶持层面,我省通过免费向企业主体发放创新券的方式,撬动全省创新热情。前不久,利用政府免费发放的创新券,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新品检测费比原来节省了一半。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4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146家。同时,全省已经累计发放创新券近10亿元、使用6亿多元,为1万多家企业提供各类创新服务,降低小微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本。
重转化
交易体系更成熟
如何让科技成果更有价值?我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体系。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浙江科技大市场成了推进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其主要特征是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融合。
目前,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已形成由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市场、94个县级分市场和29个专业市场组成的统一信息发布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技术合同4万份、金额421.8亿元。在线下,全省科技大市场已建成51家,其中省本级1家、市级11家、县级39家。
另外,我省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已实现常态化。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共举办科技成果竞拍40余场,2016年前成交的634项科技成果已有322项实现产业化,让科技成果从纸上走进车间。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6年8月,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实现知识产权的协议定价、挂牌和拍卖等三大交易方式。上半年,该中心累计完成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近4000万元。2017年至2020年,全省每年将推动1000项授权发明专利实施产业化,加快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发明专利产业化,强化新动能培育。
拓思路
院所合作更顺畅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我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举措。产学研结合的大树上,已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浙江已经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2005年,我省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研究院运行以来,促成了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600项左右,合同金额超4亿元,推动了一批重要产业化项目落地。
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思路不断拓展。2015年7月,中科院上海分院与省科技厅共建专门提供科技服务的STS浙江中心。两年来,STS浙江中心聚焦浙江“机器换人”等重大战略方向,引聚宁波材料所、上海微系统所等科研团队与浙江企业主体开展合作产业化示范。2016年以来,帮助达成所企合作意向近30项。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瞿荣辉说:“相信在共同努力实践的基础上,浙江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将走得更加顺畅,科技创新能够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国之利器。”
今年8月,清华大学浙江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省将推进该院以“一院、一园、一基金”(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园、柔性电子产业基金)的模式落地转化。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具体实施市场培育工程、企业主体工程、产业升级工程、协同创新工程、科技金融工程、人才发展工程、环境优化工程等七大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全省加快建成科技创新高地,助力实现创新强省。”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