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低俗广告"秀下限" 50.3%受访者认为不合适
为了吸引眼球、赢得关注,商家总是不断追求形式丰富、更有新意的广告。有些广告因精良的制作、巧妙的构思被人们广泛传播,但也有些广告“剑走偏锋”,片面追求噱头和话题,引发了许多争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0.3%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为营销效果“秀下限”不合适,52.8%的受访者觉得广告中出现“职场潜规则”的情节不够妥当,60.2%的受访者认为营销应坚守不做虚假广告的底线。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0.8%,80后占52.6%,70后占18.1%,60后占6.0%,50后占1.5%。
50.3%受访者认为广告也要有正确价值观
“我喜欢一些温暖的公益广告。”在河南某中学读高二的宁怀远说,关于亲情、友情的公益广告更让人记忆深刻。“对于商业广告,我喜欢有意思、有创意的”。
调查中,受访者最喜欢温馨的广告(59.2%),其他类型依次是:清新(47.6%)、搞笑(38.7%)、炫酷(29.2%)、科普(28.6%)和煽情(17.9%)等。
北京某公关公司员工郑娜认为,个别商家通过在广告中“秀下限”获取关注度的行为“很不负责任”。“广告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价值观。即使商业广告也应该‘三观正’”。
宁怀远也不喜欢看到“秀下限”的广告。“广告是企业形象的体现,我比较喜欢有情怀、有坚守、有底线的企业”。
数据表明,50.3%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为了营销效果而“秀下限”的做法不合适,广告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35.5%的受访者则觉得合适,14.2%的受访者说不好。
“我最近看到一则广告,讲了女主人公因为衣服穿得好而不断晋升的故事。”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一的张笑表示,“这则广告中的逻辑有些好笑”。
你觉得广告中出现过的哪些情节或“价值观”不妥?52.8%的受访者认为是“职场潜规则”,其他还有:“小三”逆袭(52.2%)、“剩男剩女”被逼婚(42.5%)、“妈宝男”(33.9%)、“婆媳大战”(30.7%)、物化女性(25.1%)和“虎爸虎妈”(22.7%)等。
60.2%受访者认为营销应坚守的底线是不做虚假广告
商业广告也应守住底线。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认为营销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不做虚假广告,53.9%的受访者认为是不夸大产品功效,48.6%的受访者认为是不用“文字游戏”打擦边球。此外,其他一些底线还有:不歧视任何特定人群(46.9%)、不使用过激或不雅词汇(41.9%)、不做虚假承诺(31.9%)、不煽动公众情绪(31.9%)和不靠“雷人”“洗脑”博眼球(31.2%)等。
“有些培训机构打出‘一个月提升三十分’之类的广告,却常常无法兑现‘承诺’。”宁怀远说。
张笑谈到,有些街头灯箱、传单上的广告“通过谐音或一词多意表达低俗的语义”,“看似是抖机灵,其实很让人反感”。
“作为消费者,我更喜欢真诚、走心的广告。”张笑说,“商家只需要真实地表述产品功效或特色优点,消费者自然会做出判断”。此外,张笑还觉得,广告对销量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要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产品”。
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广告?53.4%的受访者希望广告有专业知识做支撑;46.6%的受访者希望有传统文化底蕴;45.8%的受访者希望开门见山,简洁明快;44.9%的受访者希望将广告嵌入具体的生活场景;31.5%的受访者希望有可信、可靠的代言人;31.3%的受访者希望广告励志感人,有情怀;20.6%的受访者希望看到轻松活泼、“脑洞”大开的广告。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