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南国第一枝
浙江在线2月28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东方风来满眼春,南国花开第一枝。早春的南国,清风拂面,已经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在广东,我们感受到了改革的热度和开放的力度。
站在莲花山上,俯瞰深圳,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向东远眺,罗湖口岸边小平同志当年远眺香港的国贸大厦早已被“淹没”在一片高楼之中,这片热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前瞻的顶层设计、完善的制度供给、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当年的广东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改革的红利还有哪些?改革的接续动力又在何处?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随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及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采风活动前往广东,探寻改革开放的足迹。
感受新变化
广东经验仍可学
在珠江畔的广州塔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售票处前排起了长队,他们要登高一睹广州风采。站在广州塔上鸟瞰这座城市,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开放气息,不远处就是琶洲岛上的广交会展馆,这座千百年来从未中断过对外贸易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对外贸易,曾是人们对广东的最初印象。即便是明清时代的“海禁”,广州仍是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所以让广州很自豪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古以来繁荣的贸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如今更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排头兵。据了解,广东省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超6万亿元,出口占全国比重达27.5%。
尽管离今年春季广交会还有一段时间,当记者来到琶洲岛上的广交会展馆时,仍然看到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去年广交会成交额达到300多亿元,境外客商达到了20多万人,他们来自于217个国家和地区,比联合国成员国数还多。而广交会的展馆也几易其址,如今的琶洲展馆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之一。展馆有三个展区,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3.8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5.14万平方米。
广交会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传奇故事”,广交会沿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子一路向前,奏响了一首昂扬的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西方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的政策,企图阻挠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急需外汇从境外进口工业设备和稀缺生产资料。为冲破封锁,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1957年4月经中央政府批准,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诞生,此后从未中断,即便是在“文革”那样的年代也照常举办。
感受广东的变化,并不仅仅只有外贸一张“金名片”,广东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多个领域都表现优异。
家电行业是广东制造业强项之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在国内形成制造优势,当年的“粤货北伐”占领全国市场被国内外很多工商管理教科书列为经典案例。
北滘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紧邻广州,拥有美的、碧桂园等知名企业。我们从广州驱车约四十分钟,来到北滘镇。让我们最有感触的是,这里的工业设计占得先机。广东制造业发达有目共睹,制造业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也广受关注。广东制造业为何能强者恒强?其中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水平。
广东的工业设计领跑全国,作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工业设计是实现创新思维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手段。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井春英告诉记者,按照工业设计每投入1元拉动经济发展100元计算,这些年来广东工业设计城服务企业数万家,设计外包服务收入超过35亿元,对经济拉动超过3500亿元。
广东的变化也可以从数字上看出来。从广东今年两会公布的数据看,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万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五年年均增长7.9%。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刚刚跃上5万亿元关口的浙江来说,广东仍是学习的榜样。
创新不减速
日新月异活力满
在深圳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东和公园内,田新萍经常会来这里跳舞健身。来自浙江兰溪的她,18岁时就来到深圳,当时深圳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机会比较多。后来发展越来越好,日新月异,现在和以前相比,变化已经是天翻地覆了。田新萍说:“这是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的邻居都来自全国各地,这里特别包容。”
也许田新萍没有想到,深圳的包容正是来自改革创新。1979年4月,北京京西宾馆春意浓浓。正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三个多月,中央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在会议上向中央“要权”,他郑重地提出,希望中央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交往早的优势,赋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先走一步的权力。1979年7月,中央发出[1979]50号文件,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从此,广东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在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中发挥了先驱和排头兵的作用。
田新萍说,自己在一家浙商企业里工作。而记者从广东省浙江商会了解到,如今130多万浙商在广东创办了近30万家企业,涉及高端制造、建筑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在粤浙商企业创造的年产值约相当于广东GDP的十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浙商也纷纷南下,在广东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
无论是体制机制改革还是生产技术变革,创新是不变的主题。
刚刚不久前回了一趟杭州老家的谢佳亮,在广州从事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他说,创业之初感觉到当时广东在产业配套上更完善一些,政策上更开放一些。在他看来,包容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先进完善的科技研发支持体系是创业创新的最大利好。
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集中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在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生产车间,有的只是研发人员。2017年公司凭借活体指纹识别技术荣获了CES全球创新金奖、爱迪生创新金奖,是中国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首次获得这样的荣誉,同台PK的是高通、三星电子这样世界级的IC企业。汇顶科技独有的“活体指纹检测技术”,通过指纹、血液流动以及心率信号等用户的生物特征来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从而识别并拒绝伪造或克隆的假指纹。正是创新,让汇顶科技找到了自信。“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人机交互和生物识别领域IC设计的第一名,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芯’。”汇顶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广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启动并扎实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5年来,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236亿元增加到超过2300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17%提高到2.6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此外,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7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1.4%。
改革无止境
重整行装再出发
1979年,开山填海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30多年后,一片泥泞滩涂上崛起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前海,与蛇口仅仅一山之隔。不变的山岭,见证巨变的时代。
深圳前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在建的工地有80多个。一座新城拔地而起,16万多家注册企业、6万多家开业企业推动其经济总量跃上千亿级台阶……
这个昔日的围垦滩涂,如今已成为深圳新的增长极。隔过一座小山,便是蛇口,领风气之先的“蛇口精神”曾是改革的一面大旗。从“深圳速度”到“前海气魄”,同样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不同的是时代变革背景下的改革使命与方向。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来到前海。面对这片处女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呼吁全党上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时明确了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
2017年起,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打造成粤港澳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前海合作区功能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引领区,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六大领域,优先发展前海湾保税港区和前海商务中心区。前海,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升起的一颗明珠。
一山之隔的蛇口,如今和前海合在一起打造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在前海,这个深港合作的新平台,“创新”是最大的亮点:法治创新、金融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
改革没有回头箭,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勇气和决心。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发展时少,改革进程中解决了矛盾也积累了新的矛盾,需要继续改革。
人们很难想象,经过40年改革开放,深圳还能有如此快的速度,但是前海的发展告诉人们,改革无止境,重整行装再出发,改革仍在快车道上。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