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人代表浙江青年出席共青团十八大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浙江在线6月2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俞信吉)蝉鸣初夏,六月缤纷。6月26日,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省49名代表(含1名委托我省选举的台湾省代表)肩负全省335万团员和1200余万青年的重托,参加会议。
这些团代表是之江大地上最活力四射的青春力量。他们有的在生产一线发挥技术优势、有的在高校哺育桃李、有的在机关或企业拼搏奋斗、有的在校园中修炼智慧、有的在田野上绽放芳华……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匠心追逐梦想
低调内敛,是不少人对崔兆举的第一印象。这位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虽是一名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学生,却已摘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金牌。
崔兆举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赋很强的人。当年学院集训队选拔时,他差点落选,后来的多次考核,他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每一次的训练他都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取得一点点进步。虽然曾经困惑,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我知道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注定是一条枯燥、艰辛和寂寞的道路。古人云,积跬步至千里。唯有坚持前行,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崔兆举说。
作为吉利汽车路桥基地的一名80后技术质量员,吕义聪凭借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和对汽车的浓厚兴趣,用十余年时间从一线汽车产业工人成长为汽车制造领域专业型技术人才。白天积极向老师傅们请教、晚上钻研理论书籍、周末一有空去厂里研究车辆的各种“疑难杂症”……现在,他已经是国字号“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拥有50多项技改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
为贯彻落实群团改革要求,和团十七大比,此次大会我省代表中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比例从60%提升至72.92%。“通过选拔更多体制外、基层一线的‘新鲜血液’参会,我们希望更多的基层青年参与到共青团工作中来,推动团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更好地服务青年。”团省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爱心改变世界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25岁的严意娜到甘肃山区小学支教,从此与公益慈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严意娜从工作稳定、职场发展路径清晰的外企辞职,创建了一家关注“三农”领域的公益基金会——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随后又创立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打造宁波善园公益平台。目前,募集善款总额超过1.6亿元,已使用善款近1.2亿元。
去年底,“善园”与当地共青团组织合作,共同发起“善荷计划”宁波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助力本土青年实现公益创业梦想。“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朋友有公益创业的想法,但缺乏支持。作为团组织的一员,我理应为他们做些事。”目前担任善园公益联合团支部书记的严意娜表示,“作为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代表,我希望通过参加团的十八大,多为慈善组织发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公益,参与公益,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为社会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叶其明是湖州市吴兴区蚂蚁公益名誉会长。10多年来,他和团队一直致力于救助农村和山区孤儿,捐钱捐物、阅读引导、医疗援助……蚂蚁公益已形成一套孤儿立体式救助体系。“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我很满足很欣慰。我和团队伙伴希望用行动感染更多人,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叶其明说。
热心公益是这些青年代表的一个普遍特点,他们有的直接从事公益工作,有的立足岗位帮助他人,不仅授人以鱼,更致力于授人以渔。因为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加入公益大军,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向社会持续传递正能量。
热心铺路架桥
此次赴京的浙江代表中,团的领导机关干部13名,占27.08%;基层团组织代表19名,占39.58%,他们多年执着付出,为年轻人的成长铺路架桥、保驾护航。
“参加工作16年来,我一直奋斗在团工作的一线,对此有着深厚情感。”浙江大学团委书记沈黎勇告诉记者,他的办公室不大,只有十余平方米,来三四个学生便显得拥挤,却是同学们最爱来的地方。汶川地震时陪学生踏上寻亲路、每年看望西部支教团的学生、为患病学生公益募捐……在他的倡议下,浙大打造了“红色寻访”主题教育活动,发起成立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公益联盟,建设“网上共青团”和“智慧团建”工作等,特色工作推进显著。
“一个人最值得回忆的是青春,而我的青春便因闪烁的团徽而有了一抹别样的亮色。”蓝夏微笑着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云和人,蓝夏微2012年大学毕业后便考入崇头镇工作,2016年3月担任镇团委书记。
崇头镇是云和梯田所在地,共有37个行政村,不少村交通闭塞。许多留守阿婆都有采茶制茶的习惯,手工老茶香味浓郁,但阿婆必须走很远的山路拿到镇上卖。发现阿婆的困难后,蓝夏微和镇里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青年组成团队,将茶叶包装成伴手礼放到景区售卖,还引入“互联网+”力量,让阿婆的茶香越飘越远。
崇头镇团委还凝聚青年的力量,通过“暖冬行动”“春泥计划”帮助当地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也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帮助,如联系低息贷款、寻找合伙人、介绍创业导师等。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