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形成“东商西绿中高新”产业布局 宁波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
浙江宁波海曙区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区域空间面积扩大了20倍,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海曙区新的战略选择。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1亿元,同比增长9.8%。在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均超过50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海曙区曾是宁波的城市中心,是单一的城市化空间。去年,宁波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变成了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城区,由原来的8个街道增加至17个镇(乡)、街道,辖区面积由原先的29.4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8万增至90.5万。面积虽然扩大了近20倍,但扩大的区域大部分在农村地区。这次调整,给海曙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新机遇。以前,海曙第三产业占比八成,工业和农业相对偏弱。调整后,一二三产比重调整至2∶38∶60。
为了破解城乡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海曙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作为发展第一要务,为全区城乡融合、均衡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海曙区委领导表示,海曙摆脱了空间掣肘,发展规模、产业经济等正发生显著变化,“东商西绿中高新”的产业布局,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源源涌入。
区划调整给海曙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新机遇。海曙区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洞桥镇成立了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为宁波市“智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在革命老区章水镇,总投资6亿元的13个高山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如期推进,旅游经济风生水起。今年,海曙出台三农“一号文件”,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高质量建设实力乡村、宜居乡村、洁美乡村、人文乡村、活力乡村的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前不久,宁波市海曙区幼儿园第一批教育集团成立。自此,海曙区实行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西片区9个镇乡(街道)中小学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让城区和农村学校资源共享,端平教育均衡这碗水。海曙不断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置换等方式,海曙力推村(社区)养老站点建设并在年内实现全覆盖。
让城乡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海曙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推动“智慧城管”向镇乡覆盖,城市精细化管理向镇乡延伸,并依托老街镇、老村落,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根脉,加快推进“文化+”融合发展。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