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疫情大考下,浙江乡镇卫生院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2-12-27 14:03:32 来源:天目新闻 见习记者 赵茜 记者 许伊雯

  元旦将至,辞旧迎新之际,多地宣布疫情高峰将提前到来,感染人数增多、发热门诊人数骤增,正在给各地医疗系统带去新的挑战。对于广大乡村地区、基层医疗组织来说,这种感觉可能更为明显,此前有媒体报道,农村医疗系统正迎大考,药物短缺、就诊人数激增等问题让原本资源匮乏的基层医疗组织承压巨大。目前乡村医疗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当地是否探索出一些好的诊断模式?12月26日,天目新闻记者致电浙江省多个卫生院,透过相关负责人的讲述,了解基层医疗组织的抗疫现状。

WechatIMG1875.jpeg

  方丽琴上门为老人接种疫苗。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0个人,承担2万名居民的健康咨询”

  这是方丽琴工作的第四年,尽管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但是像这次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后,社会面普遍性的感染,她还是第一次见。

  早在两周前,她所在的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卫生院就发出一纸《告村知情书》,知情书明确告知广大居民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介绍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程,并告知居民若出现相关症状,可联系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

  在钟山乡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一览表中,共提供了10名家庭医生的个人手机号码,方丽琴就是其中一员。她今年28岁,负责钟山乡中一村1000余名常住人口的咨询。12月26日,她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家庭医生团队此前主要为签约居民提供咨询和处理方法,随着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上面对即将到来的双节感染高峰,她连同其余9名同事,开始承担11个乡村2万余名居民的健康咨询。

  在她的微信工作群里,除了和钟山乡干部组成的19人医疗保障群,还有一个微信群,这里头共有上百名签约村民,每天从早到晚,信息提醒几乎没有停过,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是中年人,询问家里老人孩子发烧怎么处理?应该吃什么药?若有“阳性”患者一个人在家发烧难受,他们接到求助后,也会上门输液。

  方丽琴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初,她和同事们为村民发放中药预防包,前往村子里为老年人打疫苗,“政策优化之后,很多老年人的子女觉得老年人是最危险的,都希望给老年人接种,我们搜集了一部分愿意接种的人,就上门去给他们服务。”

  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方丽琴每天在卫生院忙上忙下,除了回复群里的咨询,她主要负责接诊发热症状的患者,开退烧药,上传每日报表。“如果9点之后还有村民需要配药,我们会有值班医生过来给他们配的。”

  方丽琴说,由于接诊工作量大,本身也是接触病毒的高危人群,最近这段日子,10个家庭医生全部感染了病毒。方丽琴是上周五“阳了”,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头痛、高烧咳嗽的症状,但由于负责的事项较多,看到有人在群里咨询,她还是会撑起身子耐心回复。“这两天在休息,明天回去上班。”方丽琴说,卫生院共32名职工,现在是“全军覆没”的状态,只能“轻症的继续坚持,高烧的先休息”。

  方丽琴告诉天目新闻记者,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抗原和退烧药品的储备量不够,只有三天左右的储量,“不过我们一直在进药,现在所有的退烧药都不再整盒出售,都是要求拿患者本人市民卡进行拆零售出。”

WechatIMG21.jpeg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患者更换导尿管。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药品紧缺,仍在提供上门服务”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卫生院,也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病毒抵抗战”。

  人手紧缺,是这家卫生院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办公室主任吴中洲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医院174个职工里,已经有96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除了32人症状比较严重还在家休养,其他人症状稍减就跑回来上班了,“基本上都是稍微有点轻症,低烧的,人手不足,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里的发热诊室以往每天只有四、五十个病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一百个,现在却挤满了人,据统计,现在每天来发热诊室的人数约四百三十余人,远超过去,“大部分人患的都是轻症,偶尔有一两个病情特别严重的,我们会通过120救护车转送去上级医院。”

  轻症患者往往需要的是治疗药物,药品紧缺,是医院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主要抗疫药品已经供不应求,有些药品库存甚至为0,现在退热药都是拆零供应的,根据病情优先供给发热症状较重的患者。”

  不过,即使人手、药品紧缺,医院仍在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疫情前,家庭医生团队主要负责老年人的血压监测、糖尿病慢性病人的档案建档和随访、健康宣教等事宜,疫情后,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重点就开始转移,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不方便去医院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

  吴中洲说,目前,临海市桃渚镇中心卫生院有30个家庭医生团队,共107人。当下条件紧张,签约团队医生白天在医院上班,下班后遇到有特别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团队就会派出1-2名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村民可以通过微信群提出需求,也可以通过网格员和签约医生公布的电话号码取得联系。”

WechatIMG26.jpeg

  大洲镇,家庭医生团队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上门。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奔波30公里,巡回医疗组守护村民健康”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有10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这也让家庭医生团队,在当地尤为重要,为保障山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大洲分院成立了巡回医疗服务组,为有医疗需求的村民开展上门服务。

  “我们这里,一个自然村里可能有很多个小自然村,每个村距离都很远,老百姓可能不方便出来,所以我们设置了19个巡回点,想着我们多跑一点,村民就少走一点。”衢州市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副院长兰燕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这里山路非常崎岖,巡回医疗组送一趟药,最远得开30多公里的车,1个多小时才能到目的地。

  据兰燕介绍,镇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大概有5-7个人,包括团队长、辅助医生、责任医生等,平时巡回医疗团队会下村服务,但现在疫情高峰逐渐到来,大洲镇每个村都开始出现阳性感染者,发热诊室病人数量变成了原来的六倍,医生也轮番“阳”了一遍,这种情况下,还是坚持巡回医疗上门服务,为医院减轻一定的压力,也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

  在大洲镇,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家庭医生是医防融合的有效抓手,通过家庭医生上门入户、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老百姓提高健康素养、预防两慢病并发症、让家庭医生的服务渗入进群众的生活;疫情发生后,尤其是疫情防控优化的这段时间,家庭医生就开始以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为主,帮助老百姓解决药品、医疗方面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优化、细化家庭医生团队的网格化服务,比如说,每家每户的健康状况家庭医生团队都会详细掌握,而且每家每户的墙上我们都贴上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信息,包括照片、手机号码、微信号等,只要村民需要,就知道该联系谁,非常方便。”兰燕说。

  由于大洲镇人口流出量大,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有一些山区的村没有手机信号,如何及时解决这部分村民需求也是难题,为此,家庭医生团队在每个村都安排了一个乡村医生和协理员对接联络;同时,还搭建了“3号8群”,“3号”即视频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8群”则是8个健康服务群。此外,还有10个家庭医生服务群,兰燕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这个群里面会拉入一些村里或者在外的年轻人,他们不在家里的时候,如果家中老人有药品或医疗需要,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了全覆盖。

  真诚、悉心地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兰燕记得,村里之前有很多“不听话”的老百姓,所谓“不听话”,就是有慢性病,但是不好好吃药,觉得无所谓,“这种慢性病一旦引发并发症,就可能变成大毛病,医生慢慢上门之后,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能够配合我们规律服药。”

  当下,奥密克戎势头未减,按兰燕的话说,除了高烧40℃爬不起来的人,其余所有医务人员都坚守在岗位上,并留守在医院,短期内不打算回去。家庭医生团队的人也会持续奔波在山路上,把应急药品带给需要的人。

  大洲镇,家庭医生收到微信,为身体不太舒服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全力以赴迎接返乡潮考验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乡潮和可能带来的新冠感染高峰,卫生院做了哪些预案?

  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卫生院方丽琴说,前期卫生院发现“阳性”患者后,会立刻上报至乡政府,村干部会立即提醒患者居家治疗,为患者购药、送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当前,卫生院和乡政府设置了专班小组,随时关注村民的情况,特别是老人、小孩、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比如我是管医疗方面的,我们都会在群里及时沟通,一旦发现情况,先落实到村干部,共同协作保障村民的健康状况。”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卫生院吴中洲说,当地卫健正在在统计近5年退休老同志的情况,希望能够将这些些老同志返聘回来帮忙,同时将会动员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建设一些临时发热诊疗站点。

  衢州市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副院长兰燕说,面对返乡潮,大洲镇让预防走在前面。大洲分院通过家庭医生网格、以微信群、短信、公众号等方式,对返乡人员提前做好防护宣传。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以中药预防方、治疗方等缓解药品紧张情况。同时坚持保障巡回医疗点、村卫生室开展,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标签:疫情;乡镇医院编辑:冯潇红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