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往 宁波乡村美丽嬗变让人惊艳
外国游客到奉化尚田镇鸣雁村过春节 记者 鲁威 摄
十五年来,遵照习近平同志对梁弄镇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许许多多的村子依靠天然禀赋,像横坎头村一样,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来自市农办的信息显示:2017年我市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合格村263个、示范村49个、风景线15条。去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1元,同比增长8.0%。其中,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同比增长14.6%。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激励着宁波人民继续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生态环境美“钱”景好,村民乐了
四明山既是山区、老区,也是我市相对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山区生态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唤醒了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沉睡的资源转化成发展的资本,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杖锡村全村60%为山林,花木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花木种植却难掩随之而来的问题,由于苗木留不住水土,每年要带走大量泥土,导致了景观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丧失、地质灾害风险增大、环境污染加剧。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许多村民急切地寻找新的致富路。”杖锡村花木合作社的负责人鲁根水说,“从卖木到卖风景,我们走上了一产和三产相结合的路子,如今樱花观光园已建成,村民众筹建造的杜家村“四明山心·樱花谷”名声渐响。去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几年,杖锡还在林地上套种薄壳山核桃、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既有利于保持水土,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四明山区和杖锡村一样实施产业转型的村子还有很多。不少村子从单纯的花木产业转型为经济林木。奉化溪口镇高山花木村东姜坑种植了新西兰引进的猕猴桃。榆樟杨村、徐溪村种植蓝莓200多亩。其中,榆樟杨村150亩蓝莓收入达200余万元。此外,余姚四明山镇北溪村、梨洲村等地的村民种上了香榧树。今后几年内,这些经济林木相继进入旺采期,将为各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治理有效、乡风文明
住在有“颜值”“气质”的村子里很幸福
去年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的名单中,宁波8个村入选。鄞州区陆家堰村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村子可以看到,村里老人正坐在长椅上聊天嗑瓜子,他们的一只手牢牢接着瓜子壳;村内的停车场都划好了标线,没有一辆车压线停放;民居里建有统一的晾衣架子,晾晒着整洁的衣服。
“变废为宝”的小品风景更是随处可见:脑洞大开的创意墙绘清新雅致,穿村而过的横河上,美人蕉、鸢尾、菖蒲正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来临,养护花木和水体的船只缓缓驶过,时而有飞鸟在树丛中出没。
而在3年前,陆家堰还是籍籍无名的普通村子,没有摄人心魄的秀丽山水,没有富甲一方的大型企业。2015年底,陆家堰的党员干部领着村民四处取经,带头当起清洁工、管道工,亲自带动村民和外来人员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还根据村民需求制定了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文明停车等制度。3年后,陆家堰村成为了环境洁美、交通便捷、文化丰富、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农村文明综合体。去年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杆”。“环境整洁了,风景美丽了,村民更团结了,邻里更和睦了。住在陆家堰,真是舒适开心。”村民陈国芳说。
2014年开始,我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治理村庄2139个。宁波农村的环境变好了,也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明村镇。自2016年推开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已启动文明示范线23条,覆盖10个区县(市),创建工作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