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更主动 更深入 更广泛 我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纪事

发布时间:2018-05-31 10:07:3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浙江在线5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长三角,江海联接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浙江顺势而为、乘势而进,积极主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一张张出行地图,记录下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走亲戚”的足迹;一份份工作日志,记录了三省一市种种努力: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一项项新举措,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推进、迈向更高层次的历史进程……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将比以往更深刻地影响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新时代,长三角正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产业合作趋向深入

  这几天,杭黄铁路桐庐至建德区段82个锚段正在开展精调平推检查。杭黄高铁是皖南直接联系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桥梁与交通纽带,预计今年10月通车;今年2月,沪苏湖铁路南浔交通枢纽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铁建设好消息不断。从“三小时经济圈”到“一小时交通圈”,以高铁、城际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形成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货畅其流,人尽其用,快速交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经济要素的流动。近年来,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日趋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从过去产业分工、贸易分工,转向要素分工、价值链分工。

  几年前,因为上海金山的厂房租金上涨等原因,浙江研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东将工厂搬到了嘉兴平湖新埭。几年间,“研和”年产值增长3倍多。“研和”所在的“热土”,就是位于沪浙交界处的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全国首个跨省(市)合作的科技园。

  在作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的嘉兴,除了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秀洲区的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海宁市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等都成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的重要产业载体。

  “不只是产业转移那么简单,嘉兴谋求的是与上海协同创新,融入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体系。”嘉兴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

  事实上,这几年,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浙江科技大市场、安徽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等平台,长三角区域内技术供需资源共享不断加强,东部中心在浙江余杭等三地还建立了分中心。

  这种诉求在更高层面上得到了响应,协同创新不断创新载体和平台。2017年3月,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7月,上海、浙江接连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建设框架协议》。目前,这些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叠加效应,推动着长三角各地合作更加紧密。浙企到上海投资,借上海的人才、金融优势,建起研发中心和投资贸易中心;沪企则沿着G60高速公路,将工厂延伸到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开启两地甚至三地模式,唱响了“多城记”。

  长三角城市合作分工,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配置的势头显著向好。

  国家战略协同推进

  去年以来,上海提出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浙江也提出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枢纽。浙沪两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一项计划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即以环杭州湾地区为核心、联动推进甬台温沿海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大湾区建设,打造浙江再次腾飞的新引擎、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这无疑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挖掘更大经济动能。

  除了“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更成为长三角各地合作的主要议题之一。主动参与、有机融入长江经济带,是浙江参与国家战略建设的使命所在,一系列开放举措也离不开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兄弟省市的合作。

  在时间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等先后建成,大大缩短了浙东、浙南和浙中腹地与上海往来的时间,进一步打通了浙江港口群与上海这个国际航运中心的陆路通道;在空间上,浙江、上海已形成共识,进一步推动港口岸线、集装箱航线等资源整合,把洋山港区开发合作和江海联运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共同打造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推动长三角沿海沿江港口协同发展。

  同样,浙江与江苏、安徽之间港口合作也愈加紧密。去年,省海港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波舟山港股份公司已在南京、大丰等地设立了船代、货代公司。同年7月底,省海港集团在苏州启动海铁联运业务,这是宁波舟山港在江苏开发的第一个海铁联运业务站点。

  宁波舟山港股份公司继在合肥设立分公司后,2017年又在芜湖、广德、绩溪设立海铁联运站点,并计划在滁州、六安、蚌埠等地设立站点,宁波舟山港正在争取实现在安徽省海铁联运业务全覆盖。

  自贸区之间的合作,浙沪之间也有许多共同话题。比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两份方案,浙江和上海设立了共同目标:上海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浙江提出经过3年左右的探索,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上海和浙江的自由贸易港区试验,将成为东部地区海上开放的示范、全国自贸试验区的样本。”有专家表示,这一共同目标的设立将加快浙沪两地在这一领域的互学互鉴。

  事实上,在建设自贸试验区这一国家战略中,两地以经验复制推广为主要形式的合作早已铺开。浙江已经成功复制推广17项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

  制度供给广泛协作

  观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以发现,区域合作正加快从有形的“硬件”接轨,转向无形的“软件”和制度层面的融合。

  成立4个多月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被视作三省一市新一轮合作机制的一个大创新。这个由三省一市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的新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建议,协调推进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每一项内容,都是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首创和突破。

  多年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了“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决策层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协调层是“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是各省市联席办和重点合作专题组。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经过多年发展,正步入制度一体化新阶段。

  制度一体化,三省一市在许多方面展开了探索。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去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第二轮到期。试点期间,皖浙两省断面水质全面合格,新安江水质稳中趋好,千岛湖富营养化问题同步改善。目前两地正加紧研究今后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补偿模式。此外,去年沪苏浙还协同制订了《太浦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异常情况联合应对工作方案》。

  一些先行先试的经验得以复制。长三角城市群是首个引入自贸区改革经验的城市群,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纷纷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的通关模式,三省一市的出口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地、查验地点、通关方式,实现报关企业异地互认、五地海关执法互认等。

  更多的实践经验从方法论走向理念共识。长三角各地近来不约而同提出便民服务目标——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苏的“办事不见面”,上海的“一网通办”……不同举措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营造竞争新优势的发展共识。


标签:长三角;一体化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