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舆评 正文

北京日报:内容付费的春天远远没有到来

发布时间:2017-09-22 16:48:57 来源:北京日报 汤华臻

  订阅用户超过17万,网课价值达到3500万——或许7年前,北大教授薛兆丰自己都没有想到,平时上的两门课程竟能从互联网上斩获如此巨额的收益。而这,只能算众多网络付费内容中的“九牛一毛”。阿里近期发布的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

  “内容为王的时代又回来了?”许多人不禁发出如是感慨。这些年,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各行各业迎来大洗牌,传统业态受到极大冲击,内容生产者似乎一夜之间跌到了食物链的下游。舆论场上,谈论“渠道”者众,关注“内容”者寡,“渠道取代内容”等论断亦不时出现。不过一旦细究,我们会发现,其实“内容为王”这一基本规律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从门户网站到移动客户端,再风生水起的渠道,也不过是将人家内容的“好酒”装在了自己平台的“新瓶”里。有调查显示,苹果应用商店里超过2/3的应用程序几乎无人下载安装,而那些备受欢迎的应用则有个共性特征,那就是内容过硬,比如优质音乐、原创视频,以及电子书、资讯新闻等知识信息。时代不同了、技术升级了、形式翻新了,但最终能藉以吸引客户、站稳脚跟的还是优质内容。

  眼下业界纷纷大谈内容,一些资本流向内容生产者,并非渠道突然弱了或者内容突然强了,而是因为网络传播竞争已进入“下半场”。经历了上半场疯狂的“跑马圈地”,网络人口红利基本耗尽,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网络平台巨头们欲再决高下,必然将更多精力投入深耕内容。于是乎,不少网络平台纷纷疯抢优秀内容生产者,今日头条高价挖角知乎大V,新浪微博为防竞争对手抓取微博内容不惜得罪用户……当流量的争夺越来越取决于内容的价值,内容的重要性自然会无比清晰地凸显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内容付费的春天仍远远没有到来。我们看到,尽管移动支付等相当普及,支付的外在门槛基本消失,但愿意为知识付费的社会氛围并未养成。尽管薛兆丰等一些内容生产者找到了变现路径,但大多数原创内容仍面临被抄袭、被剽窃、被无偿使用的无奈。尽管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但维权诉讼仍未摆脱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尴尬。特别是作为“拿来主义”最大的受害者,传统媒体缺乏合理价值回报的状况并未改变,传统媒体“辛苦种草”、新兴媒体“任意放羊”的怪象没有根本性改善。

  有人说,互联网的一个基本定理是“让所有事物回归它最本质的价值”。新技术、新渠道、新形式好比外衣,有价值的内容才是灵魂。保护内容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只有当“种草者”劳有所得,网络传播生态环境才算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标签:内容付费;互联网;付费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