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从一村一乡一县的实践看——浙江大景区串珠成链

发布时间:2017-08-09 09:14:0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李丹超 见习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张泽民 钱凌芸

  要一张蓝图

  更要特色推进

  晚饭过后,家住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的村民方正统喜欢带着家人到村里的吉祥湖畔走一走,听听音乐喷泉、看场水幕电影,和天南海北的游客胡乱侃上一阵。这段闲暇时光成了三伏天里方正统最好的消暑利器。

  吉祥湖原本是一个小水库,2004年10月,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把小水库所在的方店村等9个村并入花园……随后,花园村以景区标准建设新农村,对吉祥湖清淤引水、修堤种柳、搭亭建廊,配上五彩斑斓的亮化工程,如今吉祥湖周围一圈全是景致。

  “曾经的花园村是一个‘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的贫穷落后村。从2006年开始,花园村依托中国十大名村的优势,逐步建设一个花园般的美丽乡村以发展旅游产业。十多年来,我们推出中国名村考察游、红木家具采购游、生态休闲观光游三条主题路线,2016年,花园村实现经营收入461.2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说。

  作为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同于传统乡村旅游“规划不明确、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化”的状况,花园村展现出一种全新的“个性化、高效率和高附加值”的乡村全域旅游红利。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易开刚认为,不同于较为成熟的城市旅游,量大面广的乡村虽然在全域旅游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却是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的基本支点,要让这些支点立稳立足,亟需各地形成多规合一的旅游整体规划体系,出台有利于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出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旅游需求的旅游业态、产品创新和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投融资体系、旅游人才体系。

  一个村依靠“一张蓝图”完成逆袭,但一个县的全域旅游创建,就需要更多的规划支撑。

  2013年,浙江省政府批复桐庐县为我省首个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这意味着,桐庐县下辖的14个乡镇(街道)要全部发展旅游产业。问题来了:如何做到区域之间求同存异?

  “桐庐县虽然面积不大,但想把每个片区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是个不小的难题。”桐庐县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郑玲说,桐庐每个片区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规划发展全域旅游时,就得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特征进行不同方向的规划。

  承载江南文化的江南镇古村落就是通过文化特色划分出的特色景区,其中以周敦颐“莲文化”为核心的环溪村通过对一篇《爱莲说》的深度开发形成了旅游亮点。但在文化挖掘过程中,郑玲意识到,并不是每个区域都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区域的历史文化不足以作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支柱元素,要想实现特色发展,还得另辟蹊径。

  “发展全域旅游,重在留住游客,我们的瑶琳仙境很美,但游客往往看一下就走了。”桐庐县瑶琳镇副镇长陈柳介绍,瑶琳仙境让瑶琳镇声名远扬,但发展全域旅游,仅仅依靠单一景点远远不够……为了形成特色、避免喀斯特地貌旅游的同质化,瑶琳镇定位“运动瑶琳”,由“溶洞支撑旅游”转向“溶洞融入旅游”,目前已经建成了7个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120.jpg

  龙泉青瓷受到老外青睐。

标签:旅游;浙江;旅游发展;桐庐县编辑:刘兆强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