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改新观察①全省今年的1.87亿平方米拆后土地怎么用?
“三改一拆”给诸暨城市建设带来巨大变化
编者按:9月18日至22日,为全面展现我省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五年来的进展成效和特色亮点,省“三改一拆”办组织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赴全省各地开展为期5天的“拆改展成效,迎接十九大”专项采访活动。
为展现我省各地拆改成效,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推出拆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从拆后利用、拆改倒逼转型升级、城中村改造三个角度,全面剖析我省站在新起点上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的新思路、好做法。
浙江在线9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许斌)9月27日,开化县华东村,和往日一样,“红星 ”民宿一早就开门迎客,门口的大花园送来些许清香,带着好心情,老板丁清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去年,这个民宿给丁清爱家带来了三十多万的收入。而在三年前, 家门口还是个又臭又脏的养猪场。
4年多来,“三改一拆”改变了城乡环境,为发展腾出空间,助推我省走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未来。
但在这当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部分地方拆后土地利用率不高、进度缓慢。拆后土地利用成为当前我省“三改一拆”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必须攻克的难点。
据统计,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拆违涉及土地面积21.12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16.62万亩。庞大的拆改体量腾出了巨大的拆后空间,今年前8个月,全省累计拆后土地利用面积1.87亿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77.28%,而2016年全年拆后利用率则为80.15%。
原因在哪?一些地方的“三改一拆”办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拆后利用项目需要通过发改委立项,国土、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层层审批,从提出到落地需要较长时间,这个因素影响了部分项目及时落地。
也有人认为,拆改要跟着城市规划建设走,跟着民生项目走,既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又要让老百姓满意,如果项目不成熟,为了追求效率而匆忙上马,很可能事倍功半。
日新月异的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
为加快拆后土地有效利用,浙江在去年年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工作的通知》,为我省各地拆后利用指明了方向。《通知》要求各地拆后利用要加强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的融合,把拆后土地利用与周边地块整体开发、与当前亟需建设项目用地等相结合,推动拆、改、用有效对接。并鼓励统筹使用农村集体拆后土地,支持农村零星土地整治利用。
另一方面,去年我省举行全省拆后土地利用和重点“三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并于今年公示了首批3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三改一拆”重点改造功能性项目,投资规模均超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1个。
今年8月4日召开的全省“三改一拆”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提出,要用好拆后的土地。对于拆后土地如何利用,总的原则是:依法用地、依规建设、因地制宜、因事施策。
在把握大方向,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拆后利用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各市、县(市、区)因地制宜,出台了自己的一套政策。从去年开始,一场以改善民生、腾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的城中村围剿战在绍兴正式打响。截至今年9月15日,绍兴城中村拆迁已签约35796户,已腾空31774户,建筑面积1053.33平方米。
绍兴“三改一拆”办专职副主任吕田表示,绍兴是围绕重点工程、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部署拆改项目。通过城中村改造和拆后利用对绍兴的古城区域进行有效功能疏解,对新城则利用拆后土地有效建设,提升城市品味。针对拆后土地,绍兴出台相关政策,集中编制1000平方以上拆后地块的利用规划,排定重点拆后建设项目。
龙泉最美公路改造项目
丽水市大修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原名丽水地区汽车修配厂,总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转产后,一直作为仓储用房保留至今。进入二十一世纪初,厂房一度被废弃,成为大量“低小散”作坊企业的聚集地。莲都区依托大修厂现存工业遗址,通过拆、改、用充分发掘工业内涵,将其打造成丽水市第一家集文化创意、广告创意、文化教育、宣传、商务休闲和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大修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入驻38家企业,有明确入驻意向企业共计21家,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拆后利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省不少地方还把拆后土地利用补短板的视线放在小地块的复耕、复绿和低效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对此,我省就进一步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提出意见,要求各地对于近期无法确定利用方向或项目一时难以实施的,根据区域环境和现有条件,综合考虑近、远期规划和利益关系,采取建设停车场、体育运动设施、休闲广场、公园绿化、街道景观等小项目方式进行充分利用,防止土地闲置。对于农村零星的拆后土地,符合土地整治规划的可纳入土地整治,通过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化零为整”进行综合利用,也可以复垦为耕地。
绍兴新昌的儒岙镇,“三改一拆”改出美丽乡村换新颜。(浙江日报资料图片)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